就醫一卡通用、推廣“云膠片”,信息共享……“互聯網+醫療健康”要來了
瀏覽人數:0人 時間:2020-01-09
一張電子健康卡全市醫院通用,CT影像結果全市醫院都能查詢到,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現共享……隨著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建設行動,這些情景都將變成現實,讓群眾就醫更加方便。
2日,從大數據局了解到,到2020年,實現衛生健康一網覆蓋、各項業務協同應用、居民看病就醫一卡(電子健康卡)通行、政府社會資源相互融合。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下,在便民惠民、健康服務集群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努力打造出符合實際情況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模式。
鼓勵建互聯網醫院
鼓勵二級及以上醫院以實體醫院為依托建設互聯網醫院以及互聯網醫院運營平臺,加大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在互聯網醫院診療的宣傳力度。
鼓勵執業醫師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
打通互聯網診療服務項目報銷通道,到2020年互聯網醫院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建市級醫療健康微信公眾號
建設市級醫療衛生健康服務微信公眾服務號,同時打通與各級醫療機構微信公眾號數據共享渠道,使百姓通過微信公眾號即可接收醫療健康服務全流程中產生的健康信息。
到2020年,實現全市居民通過移動終端能夠順暢完成個人醫療健康數據查詢、個人醫療費用移動支付、病歷預約打印快遞服務、在線預約掛號、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療費用查詢等多項自助便民服務。
解決多卡不能通用問題
建設市級電子健康卡卡管平臺,在全市推廣居民就醫一碼通用,徹底解決反復辦卡,多卡不能通用的居民就醫堵點問題。
利用電子健康卡推行實名制預約診療,加快電子社保卡和電子健康卡業務融合力度,通過兩卡實現雙方數據共享。
到2020年,實現跨區域、跨醫院居民就醫一碼通用;二三級醫院實名就診率分別達到80%、90%以上。
繼續擴大聯網定點醫療機構范圍,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定點醫院全覆蓋。
建設市級區域影像中心
建設市級區域影像中心、遠程醫療服務中心。
按照2020年在各縣市區建設1個分級影像中心進行規劃,構建市級醫療業務協同應用系統。
利用市級區域影像中心,初步推廣“云膠片”服務,實現影像數據移動端自助查詢。
繼續推進與省遠程醫療服務中心對接力度,力爭在2020年實現各級醫院均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信息共享
到2020年,建成短缺藥品監測預警系統,啟動公立醫院藥品使用監測體系,力爭與五省市藥品、醫用耗材信息共享。
加強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交流與合作,舉辦技術交易大會,吸引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利用穿戴設備健康管理重點人群
整合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系統,建成市級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平臺。
使用可穿戴設備獲取生命體征數據,為重點人群(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孕產婦、老年人等)提供健康監測與管理。
到2020年,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全市開放,并實現與各級醫療機構的數據共享。
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系統
實現網上簽約服務,為簽約居民在線提供健康咨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
到2020年,二級及以上醫院向家庭醫生提前2天開放20%號源,通過信息化手段為簽約患者建立綠色轉診通道。
明年基本實現“三醫聯動”
對接省級藥品及處方共享系統實現與人口健康信息化平臺、醫院HIS系統及醫保定點藥品零售企業信息化系統,實現數據實時交換,進而實現處方信息共享,同時引入符合條件的第三方配送機構,開展“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到2020年,基本實現“三醫聯動”目標。
逐步開展人工智能應用
在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醫院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遴選國內成熟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臨床診療決策支持系統,將人工智能應用到臨床診療過程中,開展智能醫學影像識別、病理分型和多學科會診以及多種醫療健康場景下的智能語音技術應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努力開展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醫療健康智能設備的移動醫療示范,實現個人健康實時監測與評估、疾病預警、慢病篩查、主動干預。
圍繞家庭和個人醫療、保健、養老需求,發展數字化診療設備、健康監測裝備、可穿戴醫療裝備、醫用機器人等新型醫療器械設備。積極開發基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的臨床輔助、康復訓練設備。